7月18日星期六晚九點,英國電子音樂的原創(chuàng)先鋒-David Vorhaus所在的White Noise樂隊將于上海d.g.b一號碼頭(宜昌路130號,近江寧路)進行他們的首場中國之行演出。
White Noise是1969年在英國倫敦成立的實驗性電音樂隊,它的創(chuàng)立人是生于美國的David Vorhaus,David 最早加入了BBC Radiophonic Workshop (英國國家電臺音效創(chuàng)作室) ,該樂隊元老成員除了David本人之外,還有的作曲家Delia Derbyshire和Brian Hodgson,這兩位都是電音計劃Unit Delta Plus的前成員也是BBC電臺音效創(chuàng)作室的先驅者。
1969年,White Noise樂隊在Island Records發(fā)表了一張石破天驚之作An Electric Storm。專輯運用了層出不窮的磁帶控制技術,對于英國第一個合成器EMS Synthi VCS3的早期運用而言是史詩性的。Vorhaus1974年在維珍唱片發(fā)表了第二張專輯,運用大量樂器制作的White Noise II - Concerto for Synthesizer。他在倫敦Camden的個人工作室里錄制了這張有典型的黑暗氛圍的專輯,該專輯進一步使用了EMS VCS和原型定序器。以及隨后的環(huán)境音樂White Noise IV - Inferno (AMP Music) (1990),它由許多短小的示例音樂合并而成。是一張Vorhaus稱之為黑暗圍繞的實驗性作品。
近期White Noise以David Vorhaus和Mark Jenkins二人組的形式在英國和歐洲各國頻繁演出。
FTD觀潮可以免費送出活動門票,只要你愿意到活動現(xiàn)場為FTD拍攝潮人照片,活動門票就是你的。請電郵我們(ftd@fashiontrenddigest.com)你的相關信息,我們會選中10位幸運讀者參與此次活動。
姓名:
年齡:
職業(yè):
手機:
電郵:
地址:
博客:
相機:
附言:
英國電子音樂的原創(chuàng)先鋒,David Vorhaus已駐足此流派的頂峰逾30年
由于Island Records的創(chuàng)建人chris Blackwell 對White Noise樂隊逐漸趨向電音的風格幾近狂熱,他當時在音樂屆沒有電子樂專集的情況下決定了他們的第一張單曲,及接下來1969年的首張專集。 這一創(chuàng)舉為電子樂的奠基及發(fā)展起著舉世無雙的重要意義。 這張The White Noise - An Electric Storm后來也被認為是重大革新的專輯,成為了英國音樂史上的The Cult (前衛(wèi)的小眾文化)。由此,David的履歷便出現(xiàn)在了商業(yè)記錄上。
White Noise: An Electric Storm的專輯后,緊接著的是1975的White Noise 2和1980年的White Noise 3,還有前不久他剛剛發(fā)布的White Noise 5: Sound Mind。David的專輯不僅在音像店里有售,他還有一個圖書館版本的專輯通過Music House以Science Friction為名發(fā)布。在制作專輯的過程中,David還為電影、電視、廣告做音樂:他的音樂出現(xiàn)在了眾多知名度極高的電視劇集和廣告中。他曾為,Estee Lauder 和 Levi's 等知名品牌號制作過廣告音樂,電影類里,WN的音樂被1972出版發(fā)行的 Dracula AD 采用。 每天全世界都有節(jié)目在采用他的音樂。
能夠使用電子合成器的音樂人和專業(yè)制作電音的音樂人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盡管David Vorhaus是以交響樂團的古典貝司手出道,但是這個天賜良機和他物理學科班出身以及電子工程師背景的完美"邂逅",促使他在電子音樂這條道路上勇往直前。
White Noise的音樂非常多元化,復雜化且很難用一種音樂風格來定義。 如果一定要是要定義的話,只能稱它為先鋒派的電子樂。有些作品具有音樂劇的視聽感 (如: don't cry Wolf),有些象是Beatles和Pink Floyed 的電音版本。有些非常抽象,象是在用電子聲音做探索的實驗(如: X7),有些是電音與樂器間的對話。David早期的作品與現(xiàn)在的作品也有一定的區(qū)別。現(xiàn)在的作品加入了更多的現(xiàn)代的Clubbing文化和高科技,您可以聽到Trance的 一些幻想元素Drum and Bass的鼓點及非洲部落擊鼓加上Kaleidophon的獨創(chuàng)(如:Voxyjam)。如果用畫來形容,WN的音樂具有畢加索理智的邏輯思維,如果用古典樂來形容,就是肖斯塔科維奇的現(xiàn)代派的輝煌。
當代電子樂名流如The Orb,Squarepusher 和 Chemical Brothers 都受到White Noise音樂的影響。 WN 的音樂更是職業(yè)DJ的珍藏影響了全球幾代職業(yè)DJ。 2000年,The Orb 的其中成員 Alex Paterson 客席在 White Noise 的音樂會上作為嘉賓與Daivd Vorhaus同臺工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David總是自己設計和制作他專屬的樂器,尤其是在早些年,電子樂器在市面上還寥寥無幾的情況下,這些新奇的玩意兒著實是個重大成就。
"我的樂器處女作之一是一個類似于定序器的裝置,我叫它'瘋子'(Maniac),你可以讓它彈得要多快有多快,它有多種多樣的節(jié)拍長度,別的定序器做不到的,你都可以在它身上做到。碰巧的是,它的名字是Multiphasic ANalog Inter-Active Cromataphonic的縮寫。"
創(chuàng)新弦樂
盡管David有全面的古典樂底子,他的專長樂器是低音提琴,"我從來沒真正喜歡過鍵盤演奏,"他解釋道。"我小時候有個超級專制的南非鋼琴老師,我一點兒都不喜歡他。然后,我冷靜下來得出了個結論,我要么就乖乖學鍵盤要么就去發(fā)明另一些能讓我已有的演奏技巧輕易地更上一層樓的樂器。你發(fā)明出來的新樂器不可能完完全全讓你的音樂聽起來像個鋼琴家的演奏,但是我自信我一定可以創(chuàng)造出一些源于古典樂但又高于古典樂的東西。"
為了在電子樂領域發(fā)揮他貝司演奏的專長,David發(fā)明了一個叫做Kaleidophon (萬花音) 的東西。 他取這個名字是因為萬花音就象萬花筒一樣可以創(chuàng)造出萬花搬的電子音色。 這是一種類似于低音提琴的樂器,只是鋼絲弦被換成了四根自制的連接著控制器的緞制弦。這玩意兒完全靠左手來彈奏,右手則通過操作桿和一堆控制器來調節(jié)聲效及創(chuàng)造出不同層次的電子樂樣式。
這個作品在奧地利的國際電音樂器大賽中拔得頭籌。與它并列第一的是一個叫Fairlight CMI的樂器。之后,David和它的設計師Peter Vogel成為了至交。 此次,來中國,他會帶來第二代的萬花音與中國音樂熱愛者交流。
WN背景
White Noise是1969年在英國倫敦成立的實驗性電音樂隊,它的創(chuàng)立人是生于美國的David Vorhaus,他是個古典低音提琴演奏家并且有物理學和電子工程師的教育背景。David 最早加入了BBC Radiophonic Workshop (英國國家電臺音效創(chuàng)作室),該創(chuàng)作室創(chuàng)造了英國最著名的科幻連續(xù)劇 Doctor Who的主題樂。 該樂隊元老成員除了David本人之外,還有的作曲家Delia Derbyshire和Brian Hodgson,這兩位都是電音計劃Unit Delta Plus的前成員也是BBC電臺音效創(chuàng)作室的先驅者。
傳記
An Electric Storm
1969年,White Noise樂隊在Island Records發(fā)表了一張石破天驚之作An Electric Storm。專輯運用了層出不窮的磁帶控制技術,對于英國第一個合成器EMS Synthi VCS3的早期運用而言是史詩性的。在眾多古怪和詭異的元素中,專輯的第一首歌Love Without Employed,Vorhaus拉奏著低音提琴用加速磁帶編輯的方式創(chuàng)造出了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音效。
"我也會用大量的人聲,當然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嗓音。我經(jīng)常用數(shù)不勝數(shù)的真聲,比如某人在高潮來臨時的聲音被我用來模擬成背景音樂的波形,這就增加了音樂的趣味性,而聽眾并不能知曉他們聽到的究竟是什么。"
盡管專輯在最初沒有達到很成功的銷量,但是歷經(jīng)數(shù)載,這張專輯被樂迷們奉為經(jīng)典,持續(xù)在全世界范圍內銷售了千萬張。與同時代的藝術家如The Orb and Julian Cope齊名,影響力如同Broadcast,Add N to (X),and Secret Chiefs 3。
在Hammer公司出品的恐怖片Dracula AD 1972中可以聽到An Electric Storm中的一小段音樂。
White Noise II-III
Derbyshire和Hodgson為了其他的事業(yè)離團后,Vorhaus1974年在維珍唱片發(fā)表了第二張專輯,運用大量樂器制作的White Noise II - Concerto for Synthesizer。他在倫敦Camden的個人工作室里錄制了這張有典型的黑暗氛圍的專輯。該專輯進一步使用了EMS VCS和原型定序器。
第三張專輯,單曲'space fantasy' White Noise III - Re-Entry1980年由Pulse唱片發(fā)布。到了這個時候,樂器編曲更進一步的融合了合成器和一臺鼓點機。鼓手Ermanno Ghisio Erba 又名Dino Ferari也在該專輯中演奏。
White Noise IV-V
又有兩張專輯問世,環(huán)境音樂White Noise IV - Inferno (AMP Music) (1990),它由許多短小的示例音樂合并而成。White Noise V - Sound Mind (AMP Music; 2000),是一張Vorhaus稱之為黑暗圍繞的實驗性作品。
"它的意思是我不會達到流行樂的頂峰,但是我覺得這個范疇的面很廣,我可以用我自己的方式重新給它定義,就好比不論我有多么希望我自己能夠去定義另一些領域比如國家和東西方,我卻無能為力。對一個實驗性專輯而言機會還是很多的,有一段樂曲名為黑暗物質,所有那些能被辨識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摒棄,沒有和聲,沒有高低音,沒有旋律。它是如此黑暗,就像你完全看不到天上的繁星。"
發(fā)表評論
相關的文章
"觀潮"共有2184篇與該文章相關的內容。
(查看全部),以下顯示其中最新文章5篇。
on
September(9月)25, 2015 at 14:22 AM | Posted by
XOXO

UNIQLO[優(yōu)衣庫]與迪士尼前所未有的跨界合作,為LifeWear[服適人生]日常時尚增添迪士尼的夢幻魅力、漫威的英雄氣概、星球大戰(zhàn)的冒險色彩與皮克斯的新奇創(chuàng)意,讓產品與購物體驗耳目一新。
(查看全文)
on
September(9月)23, 2015 at 14:46 AM | Posted by
XOXO

清晨的市集,米黃色的陽光簇擁著灑落下來,照亮了鑲嵌著彩石販賣奶餡餅的小車。微風徐來,小販們正向游客們兜售著紀念品 – 色彩艷麗的手繪木雕和粗曠風格的黑白象牙手鼓。黑皮膚的女人們裹著鮮艷的麻織坎加,頭頂著彩陶水罐招呼著自己的孩子往家的方向走去。市集上熙熙攘攘的人群,熱鬧喧鬧。錯落的幾何硬石紋理的地板,古老的多色編制飾品搖曳期間,交錯的色彩和肌理都在恍惚中散發(fā)出淳樸原始的氣息。 這一切與鼎沸的人聲混雜在一起,組成了一曲有趣,悠閑又充滿人情味的南非De Rust小鎮(zhèn)市集交響曲......
(查看全文)
on
September(9月)23, 2015 at 14:25 AM | Posted by
XOXO

想過擁有一副獨一無二的定制款太陽鏡,從鏡架到鏡片都由自己來DIY?全球領先運動品牌Oakley邀你挑戰(zhàn)太陽鏡色彩搭配無極限!來自于美國加州陽光海岸的潮流運動品牌Oakley, 40年來一直以顛覆創(chuàng)新精神為擁有積極生活方式的年輕消費者提供獨一無二的產品及品牌體驗。9月18日至19日,Oakley攜OCP Frogskins勁酷登陸YOHOO2015全球潮流嘉年華,解放一成不變的固定搭配,顛覆你的“視界觀”。
(查看全文)
on
September(9月)22, 2015 at 22:45 AM | Posted by
XOXO

日本超人氣面膜品牌LuLuLun(水潤潤)于9月22日空降上海舉辦品鑒體驗會,吸引了眾多媒體及護膚達人,為干爽的初秋增添一絲舒緩與水潤!
(查看全文)
on
September(9月)22, 2015 at 22:32 AM | Posted by
XOXO

近日,擁有國內最大型潮流電商YOHO!BUY有貨及領先潮流媒體的YOHO!集團,正式宣布將迎來NIGO®先生成為集團首位綜合創(chuàng)意總監(jiān)。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