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頻繁漲價的奢侈品牌這回要降價了。
法國奢侈品集團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LVMH)旗下的腕表品牌宇舶(HUBLOT)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證實:該品牌將于2014年2月1日起實行香港和內地同價。
這意味著宇舶表在內地的所有產品價格將下調15%左右。
眾所周知,過去因為各種各樣的稅費等因素,奢侈品牌在中國內地的產品價格遠高于中國香港、歐洲和美國等市場。再加上匯率變化、原材料成本等原因,奢侈品牌每年還會進行各種名目的漲價。
為何會出現這樣破天荒的定價調整?宇舶總部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解釋:“由于中國和瑞士建立自由貿易協定,奢侈品關稅會進一步調整,并且未來十年會逐步實現,既然這是一個趨勢,我們愿意去響應和引導這樣的一個變化。”
當然還有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宇舶補充的第二點:為了幫助內地市場更好地擴展業務,以促進包括香港在內的整個大中華市場整體業務發展。
自2012年底以來,中國奢侈品市場驟然降溫,宏觀經濟下行、中國消費者境外購買熱潮以及政府反腐對該行業帶來沖擊,高端腕表細分市場更是遭受重挫。
引導消費者回流
“這是市場在倒逼,現在內地市場的奢侈品顧客在大量流失,我見到許多品牌的顧客基本上都去境外消費,境內外價差這么大,理性的消費者是不會在內地盲目購買的,除非是一些非理性的消費,比如送禮,但這一塊因為政府反腐,現在受到很大影響。”意大利奢侈品牌Kiton中國區總監賀斌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
根據咨詢機構貝恩的統計,2013年中國人依然是排名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費群體,占全球奢侈品總支出的29%,約為1160億元,但這其中高達三分之二比例的奢侈品消費支出發生在境外。
以腕表為例,算上稅率、匯率等因素,內地產品價格要比香港地區高出20%~30%,而與歐洲有些國家相比這一價差更是可達40%。
“實行和香港同價策略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要讓消費者回流到境內。”腕表業內資深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奢侈品牌在中國市場承受的壓力從它們的財報中也可以看出。以中國為首的亞太地區是瑞士奢侈品集團歷峰(Richemont)在全球的最大市場,占其全球銷售額的40%左右,但繼2013年上半年亞太地區在全球的表現最為糟糕后,2013年10~12月亞太業績繼續承壓,歷峰特別指出,過去驅動全球增長的中國市場是該地區唯一銷售下滑的主要市場。
主動順應趨勢
“同價政策”可能引起示范效應,其他奢侈品牌或將跟風。
“在內地實行和香港,甚至和歐洲的同價策略,我認為是奢侈品牌必然的趨勢,”賀斌預計,“中國奢侈品市場在逐漸回歸合理性,所以奢侈品牌對這個市場的態度也會更加理性,而不是以暴利的心態。”
如果宇舶的這一決定引來其他奢侈品牌的連鎖反應,勢必會對香港的零售市場造成很大的沖擊。但在賀斌看來,盡管香港作為購物天堂消化了很多來自內地的奢侈品消費,但香港是支撐不起整個中國奢侈品市場的,因為中國高端消費的潛力還很大,畢竟內地的零售店更多,消費者購買也更為方便。
有機家創始人兼總裁陸曉明亦認為,宇舶這一率先布局的同價策略是未來必然的趨勢。“作為先行的上海自貿區一旦成功,就會被復制到全中國,那個時候香港這樣的免稅港存在的意義就沒有了,奢侈品牌如果不早點走這一步,參與這方面的變化,將來就會很被動。”陸曉明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分析。
根據2013年簽署的中瑞自貿協定,瑞士對華出口的手表屬于部分降稅產品之列,即10年內降低60%的關稅,從協議生效之日起開始,第一年降18%,以后每年降5%,10年降低60%。
(第一財經日報 鄭爽)
原文鏈接
http://www.yicai.com/news/2014/01/3413162.html
通過郵件獲取觀潮最新資訊 |